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文體頻道  >  今日焦點
搜 索
給冷門絕學的傳承增添青春力量
2024-09-03 07:33:53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二八十六』『二半而一』,2200多年前古人便已總結出九九乘法口訣;『往來過費凡直千四百七十。肩水見吏廿七人,率人五十五』,漢代邊塞的27名小吏,就已利用『AA制』平攤費用……前不久,講述簡牘文化的電視節目《簡牘探中華》剛播出結束就被『催更』。節目通過實地探訪、實景戲劇、文化訪談等形式,從簡牘上的寥寥數語出發,勾勒出鮮活的歷史圖景,受到觀眾好評。

  這些創新解讀,基於簡牘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紙張面世之前,古人將竹簡與木牘作為書寫載體,合稱簡牘。從先秦到魏晉,長達一兩千年的時間裡,中華先民的文明創造和積累大多由簡牘記錄並傳承。簡牘的記載,可以與傳世文獻記載相互印證,實證歷史,還有很多內容是傳世文獻未能盡數展現的。簡牘作用極其重要,加強研究、做好解讀、強化傳承,意義重大。

  也要看到,簡牘學研究專業門檻高、受眾范圍小,是典型的冷門絕學。加強人纔培養,尤其是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是推動文化傳承發展必須答好的課題。

  做好文化傳承,要找准時代共鳴點。挖掘相關研究成果與當代人的生活、情感和價值追求的現實關聯,更能激發人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比如,簡牘記載的內容包羅萬象,以前關注點多為歷史上的大事件,將解讀視角聚焦於百姓生活,能給人耳目一新之感。長沙簡牘博物館推出《為食方》短片,介紹簡牘中記載的烤肉、燉雞、煮魚等美食,帶領觀眾領略古代的瀟湘風味;裡耶秦簡博物館開展『秦朝大偵探』研學活動,以秦簡記載的『公船丟失案』為素材,引導學生沈浸式體驗故事情節,了解文物背後的社會生活。這些嘗試,拉近了簡牘與大眾的距離,讓更多人願意走近簡牘、學習簡牘。當更多人從源遠流長的文脈中感受到力量,文化就能實現更好傳承。

  做好冷門絕學的傳承,更關鍵的因素還在於壯大專業研究隊伍。加大投入力度,優化教學方式,提高成果產出率,提昇社會認可度,纔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讓薪火不斷、傳承不輟。

  蓬勃發展的現代科技,為學術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如今,簡牘胎體脫色、光學成像技術等被廣泛應用,助力簡牘整理出版與數字化保護;連二亞硫酸鈉脫色法、乙醇十六醇填充脫水法等技術創新,解決文字提取和脫水加固難題……新技術不僅提昇了簡牘保護水平,也能為學習研究打開新局面。比如,西北師范大學搭建簡牘學術資源數據共享平臺,提高簡牘研究效率和精確度;蘭州大學與甘肅簡牘博物館共建『讀簡班』,帶領學生按照簡牘釋文進行校勘,打牢基本功。學科研究的推陳出新,讓穿越歷史的簡牘熠熠生輝,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其中,更快地得其門徑而入。

  冷門不冷,絕學未絕。甲骨文研究以『表情包』、3D打印等形式引發關注;敦煌文化在影視科普、文博文創等的帶動下走紅……相對冷門的學科頻頻『出圈』,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的共振,從中可以看到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巨大潛力。挖掘思想內涵,增添文化趣味,激發情感共鳴,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更多冷門學科就會擁有吐故納新的青春活力,文化傳承也就會有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