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文體頻道  >  音樂  >  音樂新聞
搜 索
列國鑒·俄羅斯|記者觀察:俄羅斯音樂底蘊何以深厚
2024-05-20 09:32:26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莫斯科5月17日電(記者 吳剛)柴可夫斯基、格林卡、穆索爾斯基、拉赫瑪尼諾夫、肖斯塔科維奇……俄羅斯歷史上,享譽世界的音樂大師不斷湧現。

  俄羅斯作為『音樂大國』的底蘊不僅體現在為世界音樂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體現在當代俄羅斯音樂家在世界音樂舞臺具有較強競爭力和活躍度,更體現在普通俄羅斯民眾在『從娃娃抓起』的音樂教育體系培養下有著較高音樂素養。

  從娃娃抓起

  俄羅斯音樂教育體系形成於蘇聯時期,發展至今已形成完備的三個層次:以培養兒童音樂修養為目的的兒童音樂學校、提供中等專業音樂教育的音樂專科學校、培養高級專業音樂人纔的高等音樂學校。

  這一體系中最具特色的當數兒童音樂學校。這些學校受國家財政支持,一般為七年制,開設鋼琴、小提琴、大提琴、笛子等各類樂器教學和聲樂教育,在培養和提昇民眾音樂素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俄羅斯,小學生通常每天只上半天課,孩子們放學後和周末會去兒童音樂學校學習樂器或聲樂,每周上兩到三次課。他們基本會在七年內系統學習一至兩種樂器以及視唱練耳、合唱和音樂史課程等。

  俄羅斯現有兒童音樂學校逾3000所。這些學校選拔機制嚴格,教師通過孩子的個人情況因材施教。此外,學校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理解音樂、掌握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培養耐心、嚴謹和專注等品質。

  奧莉格是莫斯科一所兒童音樂學校的小提琴教師,在校工作32年。她和學生上課均為一對一形式,因此對每個孩子的性格、興趣和演奏能力了如指掌,會根據孩子的個性和興趣安排課程。奧莉格說,她和學生的關系就像師傅帶徒弟,『俄羅斯悠久的音樂流派正是這樣培養形成的』。

  在莫斯科從事中俄音樂交流的詣洋文化公司負責人銀麗娟向記者介紹,兒童音樂學校的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注重培養孩子感知音樂之美的能力,『不是機械地教學生演奏或歌唱,而是讓孩子真正去理解和表現音樂』。

  完備的體系

  在俄羅斯,兒童音樂學校的孩子們每年有很多演出和比賽機會。對那些展露出過人音樂天賦的孩子,教師們會予以『加餐』培養,為孩子們日後參加各種重要比賽乃至畢業後昇入專業音樂院校做准備。

  在莫斯科一所兒童音樂學校的校慶音樂會上,孩子們充分展示纔華,有樂器獨奏、合奏,有童聲獨唱、合唱。最令記者印象深刻的節目是童聲合唱。孩子們在教師指揮下連唱三首不同風格的歌曲,整座演奏廳內回蕩著孩子們稚嫩但格外優美的歌聲,他們的精彩表現贏得全場熱烈掌聲。

  奧莉格為自己培養出一批批順利昇入專業音樂院校的學生感到高興,更為孩子們通過學習實現個人音樂素養的提昇而感到欣慰。在她看來,音樂學習能讓孩子們相信自己、感知情感,也能讓他們在欣賞歌劇、芭蕾舞劇和交響樂等較復雜的音樂品類時更好地理解和思考音樂,受益終身。

  音樂教育體系完善與國民音樂素養提昇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使得俄羅斯中等和高等音樂教育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在高等音樂教育方面,有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格涅辛音樂學院等十餘所專業音樂學院培養專門音樂人纔,在校學生除需完成學院學習任務和作業外,還要提高專業實踐性。

  正在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攻讀聲樂博士的中國留學生邵鵬介紹,俄羅斯音樂學院為學生提供音樂會、匯報演出、比賽等實踐機會,幫助學生積累專業表演經驗,在演出、比賽中提昇專業實力和應變能力。

  在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讀鋼琴博士的中國留學生趙婉貞說,俄羅斯鋼琴學派的教學系統非常嚴謹,在莫斯科學習期間還能接觸到非常多的俄羅斯音樂大師演出,對學生未來發展非常有意義。

  大眾的藝術

  在俄羅斯,音樂不是少數人的專利,而是可供大眾欣賞的藝術形式。高水平音樂演奏不僅出現在音樂廳、劇院、博物館,還會出現在地鐵站、公園、甚至街頭。

  以莫斯科為例,市內有不同檔次類型的演奏廳,既有一百多年歷史的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演奏廳,也有20年前建成的國際音樂廳。一些博物館、教堂也有演奏廳,常年舉辦音樂會和比賽。上述演出安排和曲目信息可提前一個月查到,票價親民,通常為幾十元人民幣到二三百元人民幣。

  記者曾在斯克裡亞賓博物館聽過一場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鋼琴系大四學生的獨奏音樂會。這位學生向聽眾介紹作曲家生平和作品創作背景,然後進行演奏。對演奏者而言,她得到了鍛煉。對聽眾而言,大家收獲了古典音樂知識和內心平靜。這場獨奏音樂會的票價合人民幣不到10元。

  每逢節假日,莫斯科市政府還會在公園和廣場舉辦免費大型音樂會,供市民欣賞。地鐵站也常有演出。『莫斯科地鐵裡的音樂』就是莫斯科市政府於2016年發起的項目,邀請高水平音樂家在地鐵站演出。

  俄羅斯社會音樂氛圍之濃厚令從國內來俄羅斯舉辦個人作品音樂會的中央音樂學院博士後臧婷感嘆。她坦言,自己從未想到莫斯科諸多音樂廳的使用率如此之高,也沒想到俄羅斯民眾對音樂有如此熱情。

  聽眾說了算

  得益於從小的熏陶及濃厚的氛圍,俄羅斯人對音樂演出有較好的鑒賞能力。如果音樂家演奏水平高,聽眾會用潮水般掌聲讓演奏者一次次返場,後者也會加演曲目回報聽眾的認可。高水平的音樂會常會出現一票難求情況。

  俄羅斯人非常尊重和崇拜高水平音樂家,認為這些音樂家不僅天賦高,更靠日復一日刻苦練習纔會出類拔萃。所以俄羅斯人無論去音樂廳或是劇院,都很注重衣著打扮,女士們通常扮以精致的妝容。在演出過程中,聽眾非常注意保持安靜,不打擾演奏者,以示對音樂家和藝術的尊重。

  而對一般水准的演出,俄羅斯人並不買賬。在一場四重奏音樂會後,鄰座一位老太太忍不住向記者吐槽演奏者表現力不夠,稱其中一位小提琴手甚至出現節奏錯誤。老太太的『辣評』讓記者大吃一驚。俄羅斯普通民眾的音樂鑒賞力可見一斑。

  聽眾買不買賬也直接推動著俄羅斯音樂行業的優勝劣汰,在一定程度上倒逼音樂人不能『躺平』——若想在行業存活,必須不斷提昇專業水平和音樂造詣。

  俄羅斯成為『音樂大國』並非朝夕之功。銀麗娟認為,俄羅斯音樂學派在世界范圍內作為獨特的存在,有太多值得學習之處。也正因為此,有越來越多中國學生赴俄交流學習,音樂已經成為中俄人文交流的重要領域之一。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