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文體頻道  >  電影電視  >  電視
搜 索
陳好:家長群就像一個真實的『小社會』
2024-03-22 09:57:22 來源:中青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父母在家長群裡的狀態,是他們教育心態的投射,反映了他們怎麼看待孩子的教育,以及怎麼看待孩子在校園裡的生活。

  ——————————

  當微信家長群逐漸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環節,這個群裡會發生哪些故事?最近播出的電視劇《歡樂家長群》,就折射了新媒體環境下校園、家庭教育的別樣切面。

  很多家長手機微信裡會存在兩個『家長群』——『有老師版』和『無老師版』,前者『公事公辦』,老師發布通知、布置作業等,家長更多時候會戴著標准的『社交面具』,禮貌回復『收到』『老師辛苦了』;而『無老師版』家長群則相對更放飛,一些家長或許在此上演真實『內心戲』。

  在《歡樂家長群》中飾演兩個小學生媽媽戴靜的演員陳好,在生活中也是『寶媽』,因此對『家長群』的日常有切身體會。

  在家庭輕喜劇《歡樂家長群》中,陳好飾演劉果寧和劉果寶這對兄妹的『寶媽』戴靜。戴靜不僅是一位盡心負責的母親,還是一個業務、情商都在線的事業女性,充滿開疆闢土的勇氣和熱情,在職場上承擔重任。戴靜和一雙兒女的互動,以及和職場同事們的相處,成為這個角色在劇中的雙重底色。

  曾因《粉紅女郎》《天龍八部》等電視劇爆紅,演員陳好近些年卻作出了不一樣的選擇:她回歸家庭,回歸學校,在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任教,和一屆屆年輕學生們打成一片,相處融洽如朋友。近來看到心儀的劇本,『戲癮犯了』。

  陳好表示,戴靜是她從沒演過的角色類型,從人物身上能看到她本人的影子。

  《歡樂家長群》探討親子教育的背景,在陳好看來,『只要是曾經有過這個時段,或者正處在這個時段的爸爸媽媽,一定能從中找到自己或身邊人的影子』。

  雖然內心對於年輕班主任的能力充滿懷疑,但是在家長群裡還是賣力誇贊班主任;學校布置一項作業、一個活動,家長們在『無老師版』群裡不由自主『內卷』起來;任何一個關乎孩子的小話題,都能在家長群裡掀起熱潮,甚至引發多方混戰的辯論賽……劇中對學生家長群細致入微、富有喜感的描繪,令當下家長們會心一笑。

  陳好說,作為一位媽媽,平時她在孩子家長群裡的角色有點像電視劇中的戴靜:『我在群裡一直潛水,不怎麼發言,如果遇到不太明白的問題,我就會問一下家委會主任。』

  陳好看到,學生家長群就像一個真實的『小社會』。『因為孩子的關系,形形色色的人們被聯系在一起,產生交流,於是你能看到每個人不同的觀念在群裡進行碰撞,有時候家長會「站隊」「分組」等』。

  在陳好看來,父母在家長群裡的狀態,是他們教育心態的投射,反映了他們怎麼看待孩子的教育,以及怎麼看待孩子在校園裡的生活。

  每個家長的關注度千差萬別。劇中特別活躍競選家委會主任的幾個家長,陳好覺得在生活中也很常見,『他們把學校的事情也當作自己工作的一部分』。

  陳好自我評價是一位『放手的家長』,她相信學校和老師自然會很負責地處理好學生相關事務,她只要督促好孩子完成該做的事就可以了。她笑言,自己要做一個『懶媽媽』。『好多事情我讓孩子們自己去處理,我不想衝在前面幫他們去解決。』『這部劇沒有把一些人物或者故事刻意寫得特別深刻、沈重,而是讓大家會心一笑,笑過之後,你再回去想,會意識到不同的家庭可能造就孩子不同的性格,以及遇到相似的事情是否可以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劇中,幽默的橋段比比皆是。張嘉益飾演的戴靜丈夫劉向上,指導兒子劉果寧造句時說,可以寫媽媽溫柔美麗,爸爸風度翩翩,結果被兒子無情反駁:『爸,老師讓我們造句,沒讓我們造謠!』

  考完試回家,兒子先問考得不好會怎樣?戴靜說氣話:『那就別叫我們爸媽了!』結果兒子毫不猶豫遞上卷子:『叔叔阿姨請過目!』

  《歡樂家長群》有一場戲是兒子劉果寧很希望成為全家的希望,於是離家出走上山拜佛,結果包丟了,只好撿垃圾賣錢,一身狼狽,最後被同學一家發現並送回家。

  陳好說,對於這場戲,演員常規處理方法就是演出生氣的感覺。當時現場桌上恰好有一個劉果寧剛吃完飯菜的空碗,陳好瞥到那只碗,下意識說了一句劇本上沒有的話:『要不要再來一碗?』然後很自然地把碗拿走,預備給兒子再盛一碗。『演劉果寧的小演員當時眼睛都亮了。在生活裡做媽媽的人就會這樣,生氣歸生氣,訓完孩子了,你還是會關心他吃沒吃飽。』

  周圍有的家長會比孩子『卷』,一直緊張給孩子報班上課,也有家長希望孩子輕松快樂。陳好覺得,究竟要把握一個怎樣的尺度纔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這是一個大學問,每個家庭給出的答案都不同。

  『我們都是第一次當爸爸媽媽,也都在摸著石頭過河。』陳好無法篤定地說哪種方式更合適,但她認為,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夫妻雙方要保持一致理念,有一條明確的路線,不要讓孩子跟著自己的舉棋不定而反復搖擺,反而找不到自己的愛好。

  結合自己在中央戲劇學院教書的體驗,陳好認為,表演教學講究創造具有不同鮮明性格特征的人物,因材施教,不存在標准答案,那麼父母培養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

  『充分尊重個體的個性,陪伴孩子找到喜歡的東西,把興趣轉化為學習的動力。這份動力會帶著孩子一直往前走。』陳好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