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14日電(記者 上官雲)日前,話劇《驚夢》宣布2023全國巡演啟程。4月28日至5月7日,這部由毓鉞編劇,陳佩斯導演,陳佩斯、陳大愚父子主演的話劇將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陳佩斯說,《驚夢》其實是如今多樣化喜劇作品中的一脈,很榮幸趕上一個好的時代,能在喜劇大潮中獨樹一幟,也很高興能夠有同行的人。
平時,陳佩斯與兒子陳大愚也會拍一拍短視頻,收獲了不少粉絲。他很看好短視頻創作者們,也感嘆短視頻拍攝普及程度之高,『理想中的藝術都應該這樣,老百姓自娛自樂是最好的事。』
談《驚夢》:它在結構上是悲劇
話劇《驚夢》以傳統戲班的命運作為主線,講述了昆曲戲班和春社在戰亂年代竭力求生存的故事。其中,昆曲幾乎不參與情節轉換,但驚艷了很多觀眾。
《驚夢》是悲劇還是喜劇?陳佩斯認為,從結構上來說,它是悲劇;但在舞臺行動中,又從故事情節裡生出很多形成喜劇的條件,它能創造出觀眾的笑聲。
也就是說,《驚夢》的大結局是悲劇,但這種喜劇化的處理,一直包裹著舞臺的情節和行動到結束。陳佩斯把這當成是一種嘗試,『就是在悲劇中去貫徹我們的一個喜劇精神。』
他說,喜劇和悲劇不是涇渭分明的,不是非黑即白的,它們本身就是一個混合體。就像一座刀鋒一樣的山,兩邊都是峭壁,這邊是悲劇,那邊是喜劇,『我們一直在這中間游走。』
談劇組:創作氛圍特別好
從劇本創作到搬上舞臺,主創團隊花了3年時間去打磨《驚夢》。自2021年首演以來,巡演40餘場後,豆瓣評分即達到了9.4分。
陳佩斯透露,《驚夢》劇組的創作氛圍特別好,相互之間的幫助也很多,『在這種氛圍裡創作出來的東西,想不好都不成。』
做導演,不是陳佩斯的本行,因此他經常會和主創們『坐而論道』,『在我不斷跟他們一起試錯的時候,大家的心都往一個地兒使,就能找出最好的方案來。』他說。
『好多方案都是在排練過程中一點點摸索出來的,看觀眾反饋,效果一出來還真行,心裡特別高興。』陳佩斯認為,這種摸索出來的東西特別美妙。
有一場戲,是戲班把常少爺藏了起來,這就是排練中後加進去的。與此類似,很多東西都是在排練中碰撞出來的,故事講起來就更漂亮,角色關系也就更加緊密。
談演戲:體驗生活,復制生活
在《驚夢》中,陳佩斯與兒子陳大愚『同臺切磋』,和其他演員一起演繹了一個曲折的故事。陳大愚飾演的常少爺是個戲癡,為大悲大喜的劇情增添了不少喜劇的亮色。
『我這個角色的身份,就是一個「麻煩制造者」,承載著許多喜劇因素。』常少爺一出現,往往會推動劇情往前走。陳大愚說,要是大家看到自己出場會笑,那就說明我們的設計成功了。
對陳大愚的表現,陳佩斯其實沒有太擔心:之前《陽臺》那樣的大戲陳大愚都可以『拿下』,《驚夢》對他來說就不會有特別大的困難。要說難,那可能難在『時代』。
『時代差距太大,他對這個人物的理解太困難。然後我們也就是幫一幫,有些不到的地方,多給他提一提、點一點。』但陳佩斯心裡很篤定,在技術層面,陳大愚能完成這部戲。
『有的戲我們會提示他,喜劇的任務完成了,但人物方面的東西有時會「丟」。』陳佩斯介紹,由於角色原因,陳大愚的戲往往特別『搶戲』,所以經常地要控制一點。
對陳大愚在劇中的表現,他評價為『完成任務』,『尤其到最後那場戲,人物情緒很難拿捏,需要很強的肢體語言和表達能力,全靠自己能不能理解。』
陳大愚半開玩笑地說,從性格看,常少爺和自己有一部分是相同的。此外,作為演員,要把生活中的體驗記錄下來,然後能夠『復制』出來,這對塑造角色有幫助。(完)
-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山西方案』2023/03/10
- 『絲路擷珍——銅胎掐絲琺琅藝術展』在滬開展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