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益理財產品要打問號,過高有一定危險
這幾年,明星代言的產品屢屢出現問題。
在公眾看來,得其利者必承其重。不過從此前的公開報道來看,代言明星作出回應的不多,即便作出回應,也多以道歉為主,回避了是否退代言費、廣告費的問題。
從消費者角度看,專家曾表示:『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很危險,超過10%就要做好損失全部本金的准備。』
盲目理財不可取,高額回報有風險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自從學會了理財,我現在生活來源已經不靠工資了』
『躺著也能掙錢,穩賺不賠』
……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為避免財產貶值,理財已經成為很多現代人的『財富共識』。
操作簡單、門檻低,相比銀行儲蓄更高的收益……五花八門的理財產品吸引著眾多投資者。
但是,請注意:因為不夠警惕、急於求成,很可能變成『你若理財,財便離你』。
近年來,網上湧現出很多投資理財APP,都是以『高收益、低風險』來吸引投資者,可當投入大額資金後,卻發現不能提現,甚至連APP軟件都打不開了,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