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文體頻道  >  今日焦點
搜 索
文聯這場信息量極大的座談會,揭開了娛樂圈哪些亂象?
2021-08-26 07:54:4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26日電 『近段時間,娛樂圈集中出現一些是非顛倒、美丑不分、價值觀扭曲的亂象,當事明星逾越法律底線、悖離公序良俗、有違職業道德……』

  『修身守正立心鑄魂——中國文聯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工作座談會』24日在京舉行,並發布《修身守正立心鑄魂——致廣大文藝工作者倡議書》。倡議書直指近期引發公眾關注的諸多亂象。

  『最近文藝界發生的事情令人非常氣憤,有的挑戰了人倫底線、有的挑戰了法律、有的挑戰了道德底線、有的挑戰了民族底線!他們不能代表文藝界,更不配從事「文藝」這個承擔舉起民族精神火炬的職業。』

  演員劉勁在發言中談到,這些人,不僅扭曲並摧毀著他們的粉絲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誤導煽動大量未成年人,培育出低俗的『飯圈』亂象,嚴重乾擾社會秩序。

  『一般人做錯了事可能是傷害身邊的人,但是文藝工作者做錯事可能是帶偏一大批人。』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顧問、攝影家解海龍認為,有粉絲有影響力是好事,問題是有了粉絲後該怎麼做?

  他指出,要為粉絲負責,帶著粉絲做好人、走正路、為社會作貢獻,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不能一門心思想著用粉絲掙錢撈好處,為了個人蠅頭小利,把粉絲帶上歪路、邪路。

  記者注意到,多位與會人員都提到了文藝工作者對粉絲的影響,而『飯圈』亂象於此密切相關。

  中國曲協快板藝術委員會委員李菁就指出,演員和觀眾本身是相互成就的。演員技藝精湛,自然會得到觀眾的喜愛,獲得大量擁躉。觀眾的追捧讓演員成『角兒』成『蔓兒』,從而成為引領該行業前進的標志性人物,這種本應是健康的觀演關系,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衍變成了當下的『飯圈』亂象。

  『一個演員在成長過程中需要鼓勵,也需要善意的批評。』李菁認為,如果接受過度追捧,演員就很容易迷失自我,不把精力放在創作上,甚至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辨美丑。

  當然,『飯圈』亂象只是表象,其背後往往還能看到資本的力量。

  中國雜協副主席李寧指出,隨著資本入侵娛樂圈而膨脹的藝人實在不少。

  中國音協副主席雷佳直言,在拜金主義和資本的裹挾下,文藝領域出現了『飯圈』亂象、『唯流量論』和違法失德行為,有些年輕藝人一夜爆紅,倚資本加持而有恃無恐、仗流量護身而肆意妄為,踐踏道德和法律底線……

  對此,劉勁也一針見血地指出,一些藝人不學無術,沒有作品卻通過炒作話題販賣人設,獲得高額流量並快速變現,不能真正觸及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是虛假的、曇花一現的,一旦資本完成利益收割撤退後,這些泡沫必然破碎。

  『造星機制本身有結構性問題。』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制協編劇工作委員會會長汪海林強調,靠顏值不靠專業技能、人為制造熱度、炒作新聞、刷數據……這一系列現象都嚴重依賴資本,依賴平臺壟斷,經常依賴不公平、不光明的手段,這種不健康的機制很難產生健康的真實的明星。

  他認為,行業應該鼓勵原創,鼓勵多樣化,停止資本對藝術創作的粗暴乾預,再建一個公平、廉潔、科學的創作生產和營銷機制,實現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我們是不是應該由此多一點思考,即這種並非個案的現象的背後,有什麼深層次的原因?』

  中國劇協理事、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理事、演員張凱麗覺得,現行的一些制度,往往多強調纔藝,一定程度上輕視了思想品德教育;藝人在選拔、使用等環節,也大多重纔而輕德,以至於在青年人的思想意識中,只要纔能出眾、贏取流量就是成功,而品行方面全靠自律,當這種自律被忽視或出現閃失,便離大錯鑄成不遠了。

  在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視聽藝術委員會主任張德祥看來,所謂『流量明星』對社會造成的不良影響,暴露出來的核心問題是價值觀問題。

  『個別藝人之所以把持不住自己,走火入魔,尤其是在當前的市場經濟環境中,被不良資本所利用、被『飯圈』所裹挾,就是因為缺乏正確的價值觀,把『流量』『粉絲』『金錢』作為最終價值追求,以為有了這些就是成功,就高人一等,忘乎所以,以至於掉進污泥濁水。』

  因此,他強調,文藝工作者必須堅持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牢牢守住做人的底線,同時,文藝工作者必須堅持正確的、健康的藝術觀,德藝雙修。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