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25日電題:東京奧運,希望中國軍團出現很多『黑馬』
——專訪兩屆奧運會冠軍、世界羽聯名人堂成員張寧
中新社記者盧岩
歷經五年等待,東京奧運終於來了。
中國軍團將帶來哪些意外之喜?最特殊的奧運會,中國軍團何以應對?羽毛球夢之隊奧運之旅前景如何?國人對體育的觀念和態度,又發生了何種潛移默化的變遷?
雅典、北京兩屆奧運會羽毛球冠軍、世界羽聯名人堂成員張寧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從自己的傳奇經歷和獨特視角出發,為大家分析這些熱點問題。

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雅典、北京兩屆羽毛球奧運冠軍、世界羽聯名人堂成員張寧。中新社記者蔣啟明攝
『可能會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比賽結果』
中新社記者:您認為,在延期一年舉辦的東京奧運會上,運動員將面臨怎樣的困難和不確定性?
張寧:奧運不同於其他比賽。當你進入奧運村後,會見到很多大牌體育明星,他們同你一起吃飯、一起逛,比賽的氣氛會比以往更濃烈,你也會變得特別興奮。這個時候,運動員應該努力告訴自己,要保持好穩定的平常心,安排好作息時間,按照既定的計劃保持好狀態。
還是要多分析對手,放下姿態拼,力爭把平時訓練水平都發揮出來。奧運會,既讓你緊張又有壓力,但這就是奧運的魅力。
在奧運延期這一年時間裡,大家參加的比賽都很少。尤其是中國隊,幾乎沒有參加過比賽,對賽場氣氛、氛圍都需要盡快適應。比如本屆中國羽毛球隊員都非常年輕,東京奧運對於他們是很大的挑戰。
但我相信他們都是職業運動員,中國隊也做好了充分的賽前准備,他們會盡快適應奧運賽場氣氛。年輕有年輕的不同,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希望他們在奧運賽場都有更好的表現。
中新社記者:去年奧運延期時,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曾說,希望東京奧運會能成為『黑暗隧道盡頭的一束光』。奧林匹克運動之於當下意味著什麼?在此時把『更團結』寫入奧林匹克格言,意義何在?
張寧:因為疫情緣故,全世界都在一種很壓抑的氣氛下生活,人們的情緒其實都需要釋放。體育本身就是號召人們追求『更快、更高、更強』,鼓舞人們勇敢面對困難的。
現在又提出了『更團結』的理念,我認為國際奧委會這個口號非常好、非常及時。全世界需要體育來帶動、鼓舞人們面對困難、挑戰困難,戰勝困難。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更需要團結。用奧運會的形式增強世界人民的團結,共同抗擊疫情,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中新社記者:沒有觀眾助威的奧運,會不會影響選手發揮?從開幕式到頒獎禮,很多儀式被簡化,缺乏儀式感會不會讓運動員遺憾?
張寧:我反而認為沒有觀眾不會對運動員有更大影響,反而氛圍沒那麼緊張。但東道主失去了本國觀眾的加油吶喊聲,會失去很多主場優勢,對他們來說會有些遺憾。但對中國運動員來說是好事,沒有外界影響帶來的心理壓力和乾擾,可以心平氣和地比賽,這是以往不可想象的事。但畢竟是奧運會,我預測,可能會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比賽結果。
頒獎儀式被簡化的確遺憾。對於奧運選手來說,他們可能更需要頒獎的儀式。不過此時運動員關注的並不是觀眾,而是自己脖子上那塊獎牌。

當地時間7月23日,第32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日本東京新國立競技場舉行。圖為開幕式上燃放的焰火。中新社記者富田攝
戰疫成功,中國運動員備戰很充分
中新社記者:在中國體育代表團成立大會上公布的參賽目標,包括『堅決遏制奧運成績多年持續下滑的趨勢』。您對中國代表團有什麼期待?
張寧:我對中國奧運軍團充滿期待,我相信中國運動員們會在東京奧運有很好的表現,取得傲人成績,我希望出現很多很多匹『黑馬』。
因為疫情,世界上很多地方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很大影響,他們的奧運備戰也受到了很大衝擊。據我所知,很多歐洲國家的體育設施都采取了強制性關閉措施,影響選手備戰訓練。相反,我們國內的疫情在短時間得到控制,運動員備戰幾乎沒有受多大影響,非常充分。關鍵是怎樣把心態調整好,把平時訓練水平發揮出來。
中新社記者:疫情防控是東京奧運會的重中之重。但各種防疫措施可能會給場上場下帶來諸多不便,運動員該如何調整?
張寧:希望東京奧運會主辦方能真正重視運動員的安全。主辦方應該學習中國防疫的模式和方法,把檢疫工作做得更嚴謹細致。對運動員來說,還是要自己更重視防疫,比如說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等。其實養成習慣,也就不會感覺繁瑣和麻煩。
相信中國羽毛球隊能打出一片天
中新社記者:東京奧運周期,中國羽毛球隊成績出現了一定波動,您怎麼看待?您認為他們會取得何種成績,特別是您曾指導過的陳雨菲、何冰嬌?
張寧:看看這次中國羽毛球隊參賽的名單,大家就能知道,95%的隊員都是第一次參加奧運會。運動成績有波動是正常規律,年輕隊員需要時間成長,需要大賽經驗的積累,技戰術的成熟。
我前面說過,中國對疫情進行有效管控,給運動員贏得了備戰奧運的優勢,我相信中國羽毛球隊會取得滿意的成績。陳雨菲、何冰嬌以前都是我的隊員,陳雨菲隨著年齡增長、參賽經驗豐富,比以前成熟穩健了很多,我認為她是奪冠熱門。
何冰嬌比以前瘦了很多,證明她的自我要求比以前更高、更努力。她的打法非常有自己的特點,如果發揮穩定,會在奧運會打出一片天地。祝福她們,希望她們發揮出自己的水平,捍衛中國羽毛球女單的榮譽。
中新社記者:除了羽毛球之外,您還關注中國代表團的哪些項目?
張寧:我特別愛看奧運會,因為它對於運動員來說是神聖的。奧運期間但凡有中國隊的比賽,我都是喜歡看的。當然,乒乓球、女排、跳水這些項目看得會多一些,主要是電視轉播也會多些。而且,乒乓球隊一直同羽毛球隊在一個中心(國家體育總局乒羽中心),我們對國乒的隊員、教練都很熟悉,強大的國球一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女排我也喜歡看。小時候我差點被排球教練選中,最後是羽毛球教練用兩個比我個子高的隊員把我換回來的,所以我對女排有特殊感情。當然跳水隊也是我們的夢之隊,他們在任何大賽上都沒有讓國人失望過,我非常敬佩中國跳水隊。像體操、劃船、女籃、女足等一些比賽,我也會重點關注。我相信他們都會有優異的表現。
中新社記者:數據顯示,中國代表團女運動員佔比達到69%,是歷屆奧運中比例差距最懸殊的一屆。您如何看待女運動員人數的增加,還有部分項目的『陰盛陽衰』?
張寧: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基本上歷屆中國代表團都是女運動員更多,但這一屆特別明顯,可能是因為缺少了足籃排『三大球』的男運動員。但是,這也充分體現了我們『女人能頂半邊天』的能力。
我們國家的女運動員確實非常吃苦耐勞,運動成績一定是建立在勤奮努力,堅持、堅韌、堅強的基礎上的,天道酬勤。

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雅典、北京兩屆羽毛球奧運冠軍、世界羽聯名人堂成員張寧。中新社記者蔣啟明攝
昇國旗奏國歌是運動員的最高使命
中新社記者:您的職業生涯既有進入國家隊12年後纔奪得第一個世界冠軍的艱辛,也有蟬聯奧運冠軍的殊榮。對曾經受過的委屈、吃過的苦,是否已經釋然?兩枚奧運金牌又有什麼不同之處?
張寧:現在想起來,那些年吃的苦、受的委屈,其實早已釋然。回想走過的路,還是堅持、堅韌、堅強和『更快、更高、更強』的體育精神支持著我走向勝利的。
在雅典奧運會上的奪冠,是那種初次奪冠的喜悅;北京奧運會奪冠後,更多的是對自己付出得到回報的欣慰。體育是鍛煉人心智最好的方式方法,它練就你不懼艱辛、刻苦堅持的習慣,還有爭取勝利的決心。
中新社記者:這一路走來吃了這麼多苦,如果讓您再選一次,還會再選羽毛球嗎?
張寧:會。這項運動帶給我的,不僅是現在看來的很多榮譽;這麼多年的體育生涯,更是練就了我面對困難的堅持和持之以恆的體育精神。
中新社記者:家國情懷是刻在中國人骨子裡的基因,體育健兒更有為國而戰的使命感。您職業生涯中,最能詮釋這4個字的瞬間是什麼時候?優秀的高水平運動員在競技之外應如何去錘煉這種素養?
張寧: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決賽上,我不能輸,因為我面對的是外國選手,一定要全力以赴捍衛榮譽;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半決賽上,我也不能輸,因為那是我必須堅守的使命和任務。為國而戰不是打掉自己人,而是要守好你面對外國選手的那一關,把外國選手擋在決賽場外。
成功的運動員一定有遠大理想,為了理想不懈努力,昇國旗奏國歌是運動員的最高使命。我始終認為,要想成為一名成功的運動員,不僅需要天賦,更重要的是後天不懈、甚至是殘酷的訓練。平時要謙虛、多請教、多付出、多努力,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堅持、堅韌、堅強地面對。
中新社記者:您的職業生涯很長,見證了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和變革。在這期間,您認為國人對體育的觀念和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張寧:國人對體育的認識確實在近幾年發生了重大變化,這應該是隨著國家強大、經濟水平提高、人均收入增加而產生的。現在,人們把體育視為體現自己生活水平的一部分,而且對參與體育的渴望越來越強。國家在教育方面把體育的地位提得也越來越高。人們對體育的重視,越來越強烈。(完)
- 湖南衛視AI主持人亮相2021/10/04
- 足協:將禁止武漢隊注冊新球員 怎麼回事?202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