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分工明確
追星背後,也可以看到在粉絲經濟的衝擊下,粉絲不再是單純的追星,而是逐漸開始參與明星的工作。
楊琦是個80後,因為一檔偶像選拔節目對一位練習生『路轉粉』。楊琦自稱是『媽媽粉』,追星心態並非崇拜,就是希望偶像事業更好一點,公司能給他多一點資源。
為了方便追星,楊琦加入了一個粉絲群,裡面大多是95後,還有00後。群裡專門分出了前線組、數據組、文案組、美工組、視頻組、活動組、『反黑組』等,分工十分明確。
95年出生的陳萌是數據組的一員,她負責在微博上為偶像『打榜投票』,據她介紹,前線組會在機場接送機以及活動上拍攝偶像的一些照片,『反黑組』則會幫偶像第一時間危機公關。
陳萌覺得,自己和偶像的年齡差距都不大,看著偶像努力的樣子,感覺對自己也是一種激勵。
不做這些事情可以嗎?面對記者的問題,受訪的幾位粉絲表態都一致——怎麼可以不為偶像付出呢?那豈不是白看麼?
——如何理智追星?
但一定要費時費力費金錢纔叫追星嗎?並不是。其實,可以在其他方面為偶像付出,反而能收獲更多。
比如,今年杭州中考,來自文瀾中學的彭樂怡取得了589分(滿分600)的好成績,她說自己喜歡王凱和楊洋,因為他們對工作有認真和專注的態度。
王俊凱的一位『學霸粉絲』,則今年在高考中取得了652分的最好成績,她表示王俊凱給了自己許多動力和變得更優秀的力量。
早前,浙江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眼科的胡江華在其發表的SCI論文中感謝了林俊傑,她認為過去十年,林俊傑的歌曲給了自己強大的精神支持。
針對追星,胡同學的觀點是:『追星不能盲目,偶像所傳播的正能量推動者我們不斷進步,會讓我們走得更遠,成為更好的人。』
如何追星?著名主持人撒貝寧曾在節目裡說過這樣一段話:
『追星其實你是在追自己,你其實是在為自己設計著一個你理想中的生活的人設狀態,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其實最終追來追去,追的是自己的影子。』
所以,與其天天『愛的供養』,不如換一個方式,和偶像一起成長。(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名為化名)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