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2009年度的快女還沒有結束,但自從包小柏輕輕離去的一剎那起,今年快女的最大贏家其實就已經提前出爐。甚至於最後是不是奪冠,拿多少的排名都已經無關緊要了。當一個選秀歌手,能夠成為一場文化大辯論的導火索,能夠由血肉之身築就起隔離兩方陣營的三八線,還能夠引出這麼一大幫業內業外的男女老少對乾火拼時,真不禁讓人回想起Long Long Time Ago那時候的海倫,那場因為一個美女引發的特洛伊血案。唉,都說自古紅顏多禍水,如今看來,選秀歌手可比多年前的紅顏,更多禍,和水啊!
一個曾軼可能夠昇到現象和文化的高度,供人膜拜、供人唾罵,甚至還可以引來許多行業內尖端人士為此火拼廝殺,這本身就說明了我國人民無窮的娛樂飢渴欲,以及可支配業餘時間的豐富和充裕,而這其實就是湖南衛視之所以成功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
雖然,對於娛樂圈來講,曾軼可是個新人,但導致其引發事件,以及事件背後兩大陣營所持的依據,卻依然還是一些老話題。諸如港臺主流流行音樂制作模式和內地主流中含非主流、非主流中含主流的制作體系的對抗,唱作歌手和歌手唱功的矛盾等等,典型的是兩種不同音樂價值觀的對立。但問題是,比如說第一個例子,是由1994年在香港紅磡演出之前曾經引出爭議的『魔岩三傑』來作焦點,那麼代表性顯然更突出,舉例無疑也更鮮明。而拿羅大佑、陳昇這樣的歌手來說明唱功不好也可以很好,纔更具說服力。無奈,千年的老話題,如今卻換了主人,模糊的創作特點,鮮明到甚至已經游離於正常審美底線之下的唱功,實際上也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矛盾對立的焦點。而既然連紅顏都可以如此面目模糊,也就怪不得雙方陣營都感覺模糊了,這也讓這場看起來像是價值觀的論戰,最終還是成為了一通混戰。沒有贏家也沒有輸家,留下的還是千年的老問題。當然,多了一個曾軼可。
當事件已經上昇到文化高度時,該如何評價曾軼可的其人其作其歌,反而成為最不重要的事情了,這也是每次小事件引發的大混戰的悲哀。曾軼可是好歌手嗎?絕對不是!曾軼可的創作有特點嗎?放到今年的快樂女生裡,她倒是算得上與眾不同,但僅此而已。至於投射到歌壇上去,那麼曾軼可僅有的亮點,可能立馬就會被無情的吞沒,如果將特色歌手集中到北京排隊,那麼曾軼可的身影出現在上海,就已經算她的幸運了。
可就是這麼一位連璞玉都還算不上的歌手,竟然能在一夜之間昇級成一場音樂價值觀的主角,纔更說明了內地流行樂目前虛弱的體質。一有點風吹草動,就敏感地不行,一有點小癥狀,就激動地死去活來,這都是沒有底蘊的體現。
雖然,內地流行樂自發展以來,一邊以模仿港臺為榮,一方面又頻頻抨擊香港及臺灣流行樂各自的市場體系。但讓人悲哀的是,生就指手劃腳長舌的我們,卻一直沒有一套嚴謹、完善,具務可操作性和可持續性發展的唱片工業體系。或許,香港的偶像造星體系,以及臺灣後現代民歌時代的包裝形式,都各自有其的弱點和弊端,但它們至少是有根的。而我們的內地流行音樂發展了這麼多年,最可怕的就是一直處於一種無體系的狀態中,單純以意志和精神之類的東西存活。一個流行樂壇,擁有一套完整的商業體系,不僅不可怕,反而非常正常。因為只有商業體系的完善,纔能更好促進非商業音樂體系的繁榮,因為前者可以提供給後者無數的刺激點,更可以成為後者創作的動力。只有當一個地區的流行樂壇,連自己的體系都沒有時,纔最為可怕。在這種虛無飄渺的背景下,再談主流與非主流,也就和太監討論生男生女的問題,一樣毫無意義。而拿這種沒有標准的標准去選人,曾軼可也就指日可待了。
所以,我們更多看到的是我們內地的音樂人,每每高談闊論文化、審美和價值等崇高的命題,卻總是忽略音樂最本質的東西。流行音樂,確實是一種文化,但只有先流行了,纔最終能成為文化,還沒聽說過先從文化意義上肯定了,它纔流行起來。這次的曾軼可事件,其實就是內地流行樂思維的生理體現,肯定她的先將其擺到未來、靈光這樣的虛無飄渺的高度,卻始終回避音樂最起碼的直觀效果,甚至還用她來當成與港臺模式火拼的棋子。這就決定了曾軼可和孔慶翔的完全差異性。後者體現出的是美國娛樂業的想方設法,而前者只能證明我們的唱片工業,一直想入非非。
不過,曾軼可事件本身卻反應出另一個現象。此前,湖南衛視版的選秀節目,一直被內地音樂圈認為是腐朽沒落的化身,特別被一些主流同仁所不恥,並在圈內團結互助精神的指引下,把天娛排斥成內地唱片業圈最孤獨的一個集體。別說討論主流與非主流這樣奢華的問題沒它們的份,就算是討論主流音樂內部矛盾的問題,都和它們扯不上關系。因為它們就是娛樂的化身、低俗的爪牙,僅僅只是塑料光盤和明信片的加工商,根本不配加入神聖的專業音樂制作大家庭。而這次,內地唱片業界的大腕,不僅歡聚在快樂女聲(論壇)裡,甚至還將主流與非主流這樣高端的話題,移植到選秀舞臺周邊。當年想都沒想過要帶天娛玩的內地唱片業圈,就此徹底被天娛反過來改造,這實際上倒不是因為骨質疏松,其實就是沒有體系的直接反應。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未來即使沒有盜版,沒有中國移動,沒有試聽網站,甚至沒有MP3和iPod,內地流行音樂的日子依然不會好過。